进步来源于打破平衡后的积极重建
我有一个学生,他在几月前因为感到学校压力过大,老师同学也不够如意,便想换学校。其间在换之前我给过他一些建议,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这件事情。后来学校换成了,到了新的环境,但今日又接到了他的电话,说觉得现在的生活虽然如当初所想,但是安逸的让他感到焦虑,想重新回到当时紧张的学校。但是目前的情境让他两难,重新回去貌似让他扮演了一个做了错误决定的失败者,继续留在现在的学校又难调整心态正常学习,而且家里给的压力很大,必须在今天做出决定。
听到这件事,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哪个选择会更有利于他的身心发展。但是苦想之下也找不到良好的建议,到底应该叫他作何选择呢?毕竟学校也不是儿戏,一个好的客观环境也能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后面发展。在他身边的人看来,似乎当初选择换学校就是他幼稚的冲动,是一个弯路,早就应该好好在学校呆着,可在他看来,当初换学校的心情又是真真切切,只是如今的反悔,让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到底是应该回去之前的学校承认做错而加以改进呢?还是留在现在的学校想一些积极学习的办法强大起来?我心中也没有个答案,因为这两个都可以是糟糕或者不糟糕的选择,但是我直觉告诉我一个事情,就是相信自己的学生。于是在谈论的最尾端,我再次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好。
虽说是相信,但不免担心。这件事让我一直挂念到周末上课,在教学中重新回忆起了关于绘画的平衡还有进步——观察力,思维能力,手绘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前讨论过,绘画的进步实质是在打破三者之间的平衡并不断重建的过程,而这也是个体发展的表现状态。看的多了想的少了表现不当,就会去想办法努力弥补其中的缺憾,但三者一旦达到一个平衡点了,又会安逸的让人焦虑,想去把自己放置在苦练之中以求一个突出。
绘画如此,生活中的发展也是这样。学生之所以压抑想换学校,正是因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而当达到自己的愿望并适应如此的时候,又有了重新打破平衡的需求,这正是一种力求进步的表现,而这种进步,并不表现在是否回去先前学校的选择上,而在于积极的在所选环境中求得继续学习。
想到这里,我很庆幸自己在对话的最后让他做自己相信和所想的事情,因为让他尊崇自己心中的理性意志更容易引发积极心态。在周末,我收到了他的短信。
“哥,我回去了。”
“嗯,我知道。”
“你咋知道的?”
“因为进步需要打破平衡之后再次重建。”
“不懂,好深奥……”
“就是锻炼累了需要休息喝水,喝完水了还会跑去锻炼。”
“还是不懂………”
“汗……好吧,记住你换学校不是错,回来也是对的就行了,因为累了去休息喝水没错,再跑去锻炼也是对的。不要输了比赛把罪过怪到自己喝水头上,累坏了身体把罪过都怪在锻炼头上。这样就行了”
“哦!懂了!输了比赛也要加强锻炼,累坏了身体也要更加注意喝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