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严肃的绘画训练,才可拥抱高级趣味和高级审美。

“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各类手机短视频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百度、腾讯、新浪、B站、斗鱼等……,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流量推广,让群体大众都成了“刷屏族”,地铁上,公交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在刷屏。短视频的内容五花八门,鱼龙混杂,有诚心诚意做原创优质视频的,比如我在B站关注做手工纸花的阿婆主。有浑水摸鱼盗取他人视频移花接木的,比如趁热度解说电影电视剧的。有胡编滥造骗流量的,这个我要点名批评一大批某某说教育的自媒体,专门造谣抹黑老师这个职业,无论我怎么举报和屏蔽都没用。我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对这些信息有清醒的判别能力,但仍然是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的呆瓜群众。例如去年重庆公交车坠江时间,第一波信息说女司机撞公交造成此事故,比如今年成都某学校的食品问题,第一波信息说学校食堂用发霉的食材,两则新闻信息我立即转发出去。但这两则新闻的最终调查结果都直接打脸,官方并发布了视频信息证明我转发的信息是谣言。到这里我想问自己,这些碎片化,不加求证的信息对自己是有用的吗?真的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和见识吗?从中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之前在B站上看国外艺术家画肖像,也跟着视频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学,可是很多地方都会卡壳,画家作画整个过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就是因为我没有他的那套学习系统,以及他有模特参考,可以从不同观察模特的外貌特征,而我只能看他画几笔我机械的照搬造套。如果要学习某位画家的风格,那必须了解画家的创作理念,了解他所在的时空环境以及他平时怎么学习的,向谁学习的,而不是拿着画家最后的成品去临摹。我们一味的强调要点,强调精髓,用拿来主义去接受这些内容,其实就跟刷短视频一样,没有多少营养,因为自己没有一个系统来消化这些碎片。现在很多想学画画的朋友,有部分在意短期内能不能达到某种画面效果,他会告诉老师,我要学这个效果,这个画风,其他的我不学,这样的学习最终会半途而废,因为没有建立完善的绘画学习系统,吸收不到养分,不能灵活的应用。系统的建立,需要时间的沉淀,零碎的知识是无法整合成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刷短视频容易,但看本书太难,短视频突出细节,放大特色,互动性强,给人带来密集的短期体验,长时间习惯碎片化的,迅速的信息接收方式,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走马观花看风景,不如静下心来品花叶。
我们依赖碎片化的信息,加上他人的评价,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感觉自己已经很了解了,之前举得两个打脸的实例正应如此。所以要时刻告诫自己:严肃学习的不足和缺失,将直接导致认知停留在很肤浅的水平,绘画也一样,没有经过严肃的绘画训练,也不会有高级趣味和高级审美。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