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艺术

我们都知道,素人艺术的作者是那些没有接受过学院正规训练的非职业画家群体,他们从事各种工作,有些人甚至还有精神问题,出于某种原因突然开始进行艺术创作,从中获得情感上的释放。他们发自内心需求的创作动因,和无功利的创作目的,使作品表现着艺术原创的视觉张力,受到当今许多艺术史学家的关注。

微信图片_20210607170700

微信图片_20210607170334

《希腊人的灭亡》和《无题》有谁能看出哪一幅是素人作者的画作呢?答案是后者。前一幅是奥地利画家亨德尔.瓦塞尔的作品,而后一幅出自名叫曼妮.艾雯的黑人妇女之手。曼妮.艾雯是美国北卡来罗纳州一个大花园的看门人。1935年的一天,她突然拿起画笔开始作画,表现出的形象多是花朵与人脸的结合。研究者们推测这种风格源于她的非洲血统和花园里的生活环境,将之誉为视觉的歌声。亨德尔的人物在画中显现为人脸与烟囱的结合,具有装饰美感的色彩也如同音乐一般。

微信图片_202106071647453

像这样的“撞车”,在素人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中比比皆是,我们不能断定每个职业画家都受到素人艺术的启发,才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但至少法国艺术奇人让.杜布菲是不能否认的。从杜布菲的早期作品《男孩和女孩》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素人艺术作品的影子。这幅画和居住在法国的犹太人迈克尔.内伽的画在表现语言和形式语言上都十分接近。

微信图片_202106071647454

幼年的迈克尔听到过自己家族的亲人在集中营受到残害的经历,在心中烙下了沉重的心理创伤。他长大后性格孤僻,喜欢一个人在镇上的跳蚤市场买回毛线、破旧布片、绳子等奇怪的材料,回来独自藏在小屋里做布娃娃,那些娃娃身体上被染上红色并用绳子捆绑起来,有一种恐怖的视觉冲击力。我们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颜色和蜡混合产生的斑驳肌理,人物形象的平面处理带有图腾祭祀的庄严和神秘。再回来看杜布菲《男孩和女孩》,他使用沙子、泥土、石膏、木片、油灰、沥青、固定剂等材料掺杂着颜色,在所绘人物的底层下形成重的肌理,给人一种可感可触、强有力的视觉感受。杜布菲很早就开始收集、整理素人艺术的优秀作品,他效仿自己喜欢的素人艺术形式,获得了很多创作灵感,才逐渐发展了最终形成的风格。至今,杜布菲的素人艺术美术馆在瑞士洛桑吸引了世界众多艺术爱好者、画家、雕塑家前去参观学习。

素人作者的绘画过程更多的来自于内心需求,他们将心象物化为视觉形象,在推测思考作品形式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调整、加工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努力将创作的内容与内心的情感寄托靠近,直至达到两者的完美重合。这是一种潜意识阶段的逻辑思维。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