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读后感
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技术不如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如迦太基人,但为何却能一一打败对手, 建立并维持庞大的罗马帝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这本书是《罗马人的故事》第一卷,《罗马人的故事》一共15卷。罗马王政时代到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前的五百年间的历史,主要讲是一个弱小城邦如何成为不可小觑的强大势力的发展史。
为什么马其顿统一希腊后,亚历山大不攻打那时还不成气候的罗马,而向东扩张,甚至到达印度,再后来灭掉埃及,西到达西班牙。 书中描写的原因是,
希腊不去挑战罗马,最大的原因是社会体制的不同。
1、希腊的快速扩张依赖于天才亚历山大大帝的一个人的领导力,而马其顿统一松散的希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同一时期能叫得出名字的罗马执政官候选人有十多位,在亚历山大30多岁挂掉后,幅员辽阔的希腊立刻分裂,而罗马不会因为其中一位执政官战死而面临四分五裂的危机。这个有赖于特殊的罗马选举制度。
2、而罗马在此时已经存在了400年,罗马一直延续独特的选举制度,因此罗马比希腊更能调动平民阶层的能力。罗马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元老院和市民大会,我怀疑美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就是借鉴的罗马人的政体。参议院代表美国精英阶层利益,每一个州选举2名参议员。众议院根据每个州人数比例选举出来,众议院代表中产阶级利益,国家的任何法案需要两个议院共同投票通过。罗马在和平时期任命2名执政官,两名执政官共同决定国家事务,执政官任期1年。战争时期任命独裁官,独裁官任期6个月。兵役由罗马公民中的有产者担任,无产者的定义是只有孩子没有财产的那部分人。当大敌当前时,整个罗马至上而下的同仇敌忾,让人感动!当高卢人来犯时,有一个罗马预备役军官在家务农,突然接到命令委任为独裁官时,这位独裁官扔下农具接过权杖,领兵打仗15天,告捷后,在16天返还了象征权力的权杖,这就是共和时代的罗马。
3、而罗马人每攻打下一个城邦后,对不同宗教的人,同样给予罗马公民权。在城邦时代,相当于承认被自己打败的人双国籍,无论你是否接受罗马的宗教,罗马一视同仁。因此罗马和周围友邦的联系比希腊和周围友邦的联系更紧密。罗马人每攻打下一个城邦,或有城邦加入,就大搞基础建筑,比如通向所有城邦的罗马大道。虽然让敌军更容易攻打罗马,但是道路的打通却让友邦间贸易,文化更加紧密。
以上就是我从书中得到的信息,为什么亚历山大不攻打罗马的原因。
另外,说一点自我感受,很难得感受,一部历史书,在第二卷《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中讲罗马与迦太基的海战时,居然听得我激动了起来。我大声的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到罗马去见识下,那个辉煌的英雄时代留下的遗迹。
如果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载喜马拉雅,有专业的播音给你读这本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