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需要怜悯还是需要敬佩?

案例女孩小w 生下没多久,父母离异。生父从此消失,小w从未见过生父,母亲在孩子幼年时另嫁。由于孩子没有定期体检和父母的大意,小w在小学后发现走路肩膀倾斜,检查后得知是脊柱侧弯,用挤压和绷带的治疗方法,经常让小w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家人不忍心继续,最终落得终身残疾。小w的母亲和后爸都属于是读书不多的家长,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没什么方法可言,和孩子的沟通也很少。家长更多的是提供衣食住行的角色,没有起到什么引导作用,父母不太清楚,那些应该孩子自己来决定和行动,那些需要家长参与。

小w 看见邻居的孩子从小有父母坚持接送学习绘画,她非常羡慕。小w在高中时向家人提出想走艺考的路线。想学习绘画是自己小时候的梦想还是仅仅是羡慕别人的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也许她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当家里同意她走艺术这条路的时候,她很有动力。高考给了每个没有目标的孩子一个方向,接受这个方向的孩子会觉得人生在此一搏,特别满足,特别激情,特别悲壮,很多人被自己的努力感动得一塌糊涂。
一个人的三观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三观后,一个人在判断事物时才不会轻易随波逐流。在寻找人生答案的过程中,高考给予孩子的这种激情只是短暂的一个驿站。高考的结果不会让所有参加高考的孩子满意,所以小w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在大学学习艺术专业还是很开心,但是一出来工作后,发现被人指使被人操纵原来是那么的难受。大学不会教育孩子服务精神,不会教育孩子独立思考,不会教育孩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后来小w放弃了设计师的路,她只想安静的画画来调整自己失衡的生活,她没有勇气继续。
昨天在采访小w时,她有点埋怨母亲,走上艺术这条路是小w自己选择的,但是离开是因为母亲认为设计师的工资少时间少,母亲开了一个串串店,虽然是个小店,但收入还算勉强(比刚入职的设计师强)。这种经历了很多变故的母亲,并不能苛求她什么。如果孩子自己是一个有定力的人,就算是家长,小w也有选择的权利。目前小w在残联工作,一个政府福利机构,按她的话说:“每天早九晚五,并不开心。”年龄慢慢长大,身边的闺蜜,也是该步入“耍朋友”的阶段了。亲密无间的闺蜜友情,因为正常的成长需要进入新的阶段,但是小w无法面对,她对朋友依赖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终于在前段时间爆发并情绪跌入低谷。
母亲和后爸的不和谐关系,我就不在这篇文章中赘诉。总之,母亲越来越能干,后爸越来越瘪曲。母亲支撑整个家庭,父亲越来越阴阳怪气。没法和家人沟通,于是小w前段时间来画室学习画画,画画时她很安静,并能出一些不错的作品。知道她的事情后,我建议她放弃残联的工作,打算培养她成为少儿美术老师。我告诉她,你现在的情况,只有一鼓作气掌握娴熟的技术来改变人生。她很兴奋回家和母亲一商量,最后她还是放弃了,因为母亲认为收入不高。
家里曾经几次说要带她去做手术纠正残疾,但是都因为家庭的各种复杂现状终止,小w经历很多次希望失落,希望失落,希望失落……小w已经不相信母亲的承诺,她不在相信希望。
这次来接受我的采访,她说以前看见别人的画很羡慕,想自己也画这么好,但是最近看画室的qq空间别的同学的作品。她没有这种感受了,按她的画说:”哦,画得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觉得自己已经被现实磨得没有动力和想法了。”

当了一辈子配角的小w,也许别人并没有把你当配角,小w她自己会觉得自己一直都是配角。她期望能再次发光发热,她怀念高三集训,怀念有目标的生活。母亲的不幸,在她看来母亲是自找的。我想告诉小w,你要怎样的人生,也是你自己找的。

你需要怜悯还是需要敬佩?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