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少儿美术班—我的童书插画之路(一)

背景:极典个别指导画室为了进一步实现画室价值,决定专门为小朋友们出一本温馨的童书插画,在此期间画室派遣各位少儿组老师收集各种资料,发挥自己教学专长和绘画专长。争取在今年6月1日前,印刷出版第一本极典童书插画集。
      2012年3月11日星期日,为了准备成都少儿美术班的儿童绘本的创作,我一大早就跑进书店为我的新作查找资料和灵感。本来并不打算买书的,文轩在动漫插画方面很少能找到经典的,而且又贵还不打折。第一次站在一大堆小朋友身边选儿童读物,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之前,我在各大网站上稍微看了看销量前十的儿童绘本,但在3楼上完全没有,于是乎便随手翻了几本,封面挺漂亮,又是烫金又是镀膜,还有闪闪的金粉,可内容全都是华而不实的垃圾图书,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书会赢得小朋友的亲睐,就像现在挺火的中国制造《知音漫客》一样,一个报亭一月销量就上百本,可那种光是看图片我就胃疼的书……中国动漫的未来越来越模糊了。

       既然来了,多少也得有些收获吧。于是跑到了二楼夹层,看看各种风格的儿童画。虽然这些在网上都能看见,但万一能找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也说不定。正在看的时候,一位老大爷主动上来跟我搭话,原来他是老年大学教国画的老师,当他知道我准备童书创作的时候给了我一些他个人的建议。他认为,现在中国的动漫产业和童书插画一味的追求现代元素,老祖宗的东西忘的忘丢的丢,为孩子们画童书就应该用传统的成语故事之类的,这样才能在娱乐的过程中教育孩子。

        这也许就是老一辈艺术家与时代脱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无奈吧。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成都少儿美术班的孩子们是不会喜欢色彩单一,造型古板的画面。更何况还要加上打从娘胎里就能倒背如流的中国古典成语故事。一部《西游记》影视动画 小说 绘本 哪一种表现形式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炒冷饭。借用传统被说成山寨,太过前卫被说成没有文化底蕴,在传统作品里加入现代元素的“杯具”作品比比皆是。

        日本人学习中国的国画创造了浮世绘和梵高,又通过浮世绘创造了家喻户晓的日本动漫,而我们呢,国画还是那国画,动漫已经不是当年的动漫了,那时候《大闹天宫》的辉煌如今已经成为一朵高不可攀的浮云。

        其实,这个问题也在困扰着我。在不缺失文化底蕴的同时如何创作出符合孩子们口味的作品,我犹豫了。也许为孩子们画童书,去符合他们的口味更重要吧。可是像《功夫熊猫》这样的作品由美国人做出来,我认为是我们四川人的耻辱,或许就是因为这小的可怜的尊严使我坚持到现在吧。不断的尝试新的风格,不断寻找真理的答案,古人所追求的意境究竟是什么?在绘画的DNA链条中,写实与写意的中间究竟缺失了哪一个环节?《马格姆的玩具店》中马格姆送给茉莉的木头方块让我想到,一个方盒,如果只是把它想成一个方盒那他永远只是个方盒。宫崎骏为什么每次打开工作室的大门会向空无一人的房间问好,他认为屋里一定有人或其他什么,只是看不见罢了,就像只有孩子们才能看见的龙猫一样。可能这就是画师和普通人的区别吧。

        也许答案很快就能找到,又或许会过很久很久。管他呐,我倒是觉得,只要不停得画,总有一天会被某个成都少儿美术班的孩子找到的吧。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