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里的发展心理学-感知启蒙美术

少儿美术里的发展心理学  上期—感知启蒙美术

原创 胡雪薇老师

先提出一个普遍性问题“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要学美术?”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跟随国情,那就是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根据人类个体发展,就是完善通过生理发展与社会需求,带来的“成长”产物,比如我们的对世界社会等的认知和个体人格的发展。如果你还停留在“学艺术是为了考试加分…”这样的概念中,对于孩子的成长,可以说你是个不称职的家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从出生的婴儿开始,简单的看看孩子是怎样的一个心理发展过程。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可以学习怎么和孩子一起“成长”。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皮亚杰照片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心理起源于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发展的本质。下面根据“Piaget`s 阶级论”0-15岁分为了四个阶段。看看这四个阶段中,美术中学到的技能,带来的决定性影响。

0-2

(0-2岁 感知运动阶段图示)

其实这个图只是起到参考作用,也因此知道,婴儿时期的孩子是通过感觉和知觉认识人和环境。这时候开始,受到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倾向于注视他们天生偏好的图形(如人脸图)通过观察轮廓,光亮等视觉刺激。这个时候的婴儿眼睛里就有了“形状意识”,只是那时的思维还没有“图形”的概念。在他们的主体意识里,没有词语去“形容”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所以,大多数通过手指的抓取,手脚的挥动,哭喊来表达需求。

图1

婴儿用嘴巴探索身边的事物。

图2

婴儿在在不断尝试中,不断犯错中学会技能。就像我们绘画过程中,让孩子们大胆尝试,而且坚持的尝试,尝试成功后的成就感告诉孩子通过自身努力得来的,从而建立自信心。

(2-7岁 前运算思维阶段图示)

游戏是幼儿时期的主导活动,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园每天做游戏的学习方法,在有趣的游戏中训练孩子的认知,智力,运动等能力。这个时期是孩子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好奇心,指引他们喜欢用身体知感和记忆去满足好奇。喜欢颜色鲜艳的东西,喜欢用手触摸。所以在孩子用手探索事物时,请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别一味的喝斥或者阻止。

图3

孩子用一个事物,通过敲打的声音辨别材质的不同,高低的区别。

在8岁以下的启蒙美术中,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会提供多种手工材料和绘画材料,运用好奇心让孩子探索事物的颜色,形状,质感,去记忆这些事物。这些课程里,孩子们通过抓笔,随意画线,手指捏粘土,粘贴动作,使用剪刀等训练,在认知,运动,逻辑方面都有收获。幼儿思维发展,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头发是长在脑袋上的”,“小草长在地上”的类似具体形象性思维。对于远近关系,表里关系,深浅关系,全面与片面的关系,都有初步的认知,所以大多数孩子对“遮挡关系”通过实际生活或者观察实验,也能够理解了。有趣的“三山实验”中测验发现,幼儿时期的自我中心现象,6岁以下尤为突出,在这个段的孩子的人物和动物绘画作品中,围绕“我”展开的故事比较多。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整合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为什么在小学之前,或者小学阶段会强调保留孩子们的“天马行空”?孩子无意想象是在感知动作上和各种游戏中油然而生的,随着言语的发展,词语的指导下有意想象的发展,想象越来越丰富。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观察力的提升,幼儿的想象活动发展出创造性成分。他们的想象创造成分受生活经验的局限,多局限于具体形象水平,难以超过现实。

图5

《吹吹怪的生活》 田勤勤 4岁

8岁以下的美术作品中,歪歪扭扭的“蚯蚓”逐渐向笔直的“大树”发展,几根线条可以表示跳舞的人,逐渐向有手有脚,有衣服,有表情,有动作的“人物”发展。胡乱的涂鸦都可以讲出故事的作品逐渐向看得出故事的作品发展。这才是顺应孩子生长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爸妈有资源发朋友圈炫耀自家宝贝画的很逼真,还不如展现下自家宝贝作品中的“拙趣”享受独特的天马行空。其实你身边就有个从印象派到抽象派,再发展到具象写实的小小艺术家。学会关怀孩子的心理发展,学会欣赏孩子的“顺其自然”,这才是真正专属的艺术。

下期预告 少儿美术里的发展心理学  下期—逻辑里探寻美术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