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少儿美术班-让孩子画得“像”

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点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把人的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的目的。美国教育学家艾略特·W·唉纳斯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孩子的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教育的结果。认为严格的教程设计是美术教育所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对美术教学效果要尽力进行评价。”之前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点就转移到以学科基础为中心的教育观点,更加强调教育对孩子发展的作用。
      两种教学观点都没有绝对的错误,就像虎妈蔡美儿在美国同样能教育出优秀的女儿,两种教学观点需要相互弥补。儿童艺术教育学家杨景芝在这方面做过很多尝试,她在主办的儿童艺术培训中心里,从4~12岁细致划分出按年龄递增的教学实验画室。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以往认为由规则的简单图形入手编写的教材,并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以往的教材主要是从看掌握造型技法的难易程度来考虑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孩子练习画准形象。这是从成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主观认识,可儿童徒手画准规则的图形并不容易,而且枯燥乏味。对孩子来说不是简单的考虑难易程度,而是要考虑他们的兴趣。孩子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会主动简化,并用自己的认识创造一种视觉符号表现出来,这一思维过程促使孩子智力的发展。儿童绘画的造型问题只要求他们表现感觉上“像”,培养孩子善于捕捉物象特征的能力。这样做使孩子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孩子画形要做到准确。

Recent Posts